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近日启动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天津、常州、无锡、宜宾、临沂、淮南、西安、咸阳、渭南、雄安新区等10座城市入围。此次规划体现国家在区域平衡、场景攻坚、技术适配三大方向的战略考量,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落地的推广路径,为实现“双碳”目标与绿色转型破题开路。
新能源重卡引领电动化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
新能源重卡作为公共领域电动化的先锋,对“双碳”目标、城市空气质量和产业升级意义重大。在第二批试点城市中,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临沂作为“中国物流之都”,燃油车占比高,电动化转型将深刻影响物流行业;西安公交碳排放占全市比重高,新能源化将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渭南、邯郸等地重型卡车电动化,既能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与环境改善,又能为解决充电难题和行业标准混乱提供方案。然而,尽管前景广阔,新能源重卡电动化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技术瓶颈、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尤为突出。
1、技术突破:充电速度与运营需求难平衡
当前常规重卡充电站使用的充电机功率普遍为320kW,充满一辆车约需要1-2小时,充电时间长,严重影响车辆运营效率。如生鲜运输、急需零部件配送等对时效性要求高的场景下,长时间充电等待会使货物变质或生产线停滞,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此外,重卡频繁长时间停留充电站充电,会打乱运输计划、增加调度难度;在大型工程运输等需连续作业的场景中,充电时间长会导致车辆无法持续作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运营成本,严重影响车辆运营效率。
2、基础设施缺口突出 车桩比严重失衡
截至2024年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1235.2万台,同比增长49.5%,但公共充电桩存在结构性短缺,新能源重卡专用充电桩难以满足市场需求。1235.2万台充电设施中,公共充电桩超346万台,直流充电桩仅157.5万台,240kW以上充电桩仅11万台。渭南、咸阳等煤炭运输城市充电桩覆盖率较低,物流车辆跨区域充电增加油耗成本;港口、矿区等特定场景充电设施空白,电动重卡需空驶至市区充电,进一步拉高路线空驶率。
3、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以一座480kW超充站建设为例,成本高且回本周期长。此外,电池标准化缺失进一步加剧成本压力。某港口尝试的“电池租赁”模式因权责不清夭折,商业模式创新陷入困境。以上也影响了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制约行业创新,阻碍新能源重卡推广应用和交通运输绿色转型 。
金冠股份破局之道:技术+场景双轮驱动
金冠股份(股票代码300510)旗下全资子公司南京能瑞,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新能源充电设备研发、制造、承建与运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基于逾十年的技术沉淀与实践经验,针对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进程中充电效率低、兼容性差、成本高等核心问题,创新推出了400kW、480kW、960kW以及1440kW的大功率充电综合解决方案,全面覆盖重卡、物流车等多元场景需求,为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提供全链条创新路径。
以1440kW分体式一机双桩四枪大功率充电综合解决方案为例,在超快充能力方面,支持双枪同时为一辆车充电,单车最大充电电流达1200A,车辆实际充电电压约700V,实际输出功率可达840kW,每分钟可充14度电,40分钟即可完成充电,较传统320kW充电桩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该方案搭载的AI智能调节系统,依托AI算法可实时调节功率输出,能根据电网负载与电池状态自动分配电流(如600A/1000V),并且兼容比亚迪、一汽解放等主流车型。此外,创新的分体式液冷散热技术,通过精准控温,电流提升的同时,能有效控制温升,进而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运维成本。
目前,金冠股份重卡大功率充电方案已在成功在上海、天津、河北、唐山等地落地应用,也为第二批试点城市物流园、港口等场景的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该技术方案不仅大幅缩短重卡日均充电等待时间,提高车辆周转率,更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推动新能源重卡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应用全面转型,解锁规模化推广路径。
携手中通:创新赋能物流行业绿色转型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物流枢纽,物流快递业务量极为庞大。其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不仅关乎本地经济发展,更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有着深远影响。中通快递作为快递行业的重要企业,一直积极践行绿色物流理念,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基于双方在推动行业绿色发展上的共同目标,金冠股份与中通快递展开深度合作,在上海浦西转运中心这一重要的物流枢纽,共同打造了重卡大功率补能站点。
基于金冠股份的解决方案,目前在该项目中单车仅需40分钟就能充满电出发,成功破解了重卡因充电等待而导致的运营低效痛点,有力地提升了物流运输效率,推动上海物流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型。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